很湊巧,在剛過去的2018年,因為很多機緣巧合,讓我們在年初和年末,都能與美景舒適家創始人張華春有比較深入的對話。
同樣是兩小時,同樣在“永遠保持舒適溫度”的美景舒適家總部,我們從總結到展望,從談品牌到談行業,似乎每次的交流,張華春都能給到我們新穎的觀點,每一次都能與大家碰撞出新的火花。
2018年,與預期一樣,家居行業一片叫難。
在這樣“困難”的一年里,美景舒適家似乎并沒有太多的感受到這份寒意:相比去年,銷量總體增長26%,客戶數量、單戶客戶的產值都在增加,除此之外品牌還增加了一些智能家居類產品系列,店面進行了再升級……
在張華春眼里,其實這都是由于舒適家行業獨特的屬性決定的。他表示,與其它很多品牌相比,因為需要有長期頻繁的往來,與消費者會長期保持緊密的關系,因此舒適家客戶有很高的粘度。
再者,對于整個舒適家行業來說,都是“既老又新”的,它雖然來自于裝飾裝修行業、家電、服務行業, 產品也不是新研發的,但因為消費者對舒適的居家環境的追求,所以才能重裝整合,有了新的價值,成了新的行業。
因此,在很多傳統家居建材商戶大喊市場利潤下降,發展放緩的時候,美景舒適家還能減小市場和政策的影響,激活潛在客戶,開發“老房煥新”。
站在家居行業風口,大家居一直是這些年的熱詞之一。
在大多數人眼里,大家居指的是整屋的整體解決方案,包括櫥柜、衣柜、木門、衛浴、寢具、家具、墻飾和配套產品,是一體化的解決方案。與之相比,“品類跨界”并不大的美景舒適家顯得與眾不同。
對于一系列問題,掌門人張華春直言:美景舒適家屬于大家居,但與大家居其它品牌相比,品牌品類擴張的背后,主要是圍繞科技,改善家庭居住環境,有著完整的邏輯和內涵。
“舒適家行業每加一個品類,都是為了強化自己的主線,就像我們今年新增的智能家居、門窗,是為了更好配合新風、采暖系統。”
在張華春眼里,大家居擴張就像是左右手,看起來都是自己的,但連吃飯這樣簡單的事都無法完成。在談話中,對于大家居,張華春談的最多的,就是“價值”二字:生意的本質不在于擴大、延伸產品系列,而是這個環節中,是否能創造價值。
除此之外,張華春認為,與大家居其它品牌相比,舒適家最大的區別在于是通過科技手段解決觸覺的感受,而一般其它品牌是通過藝術手段解決視覺的審美。舒適家好比男人,舒適、好用、堅強,解決的是感受。而其它大家居好比是女人,解決的更多是美化。
隨著技術的發展,這些年智能家居產品可謂是遍地開花,受到各種追捧。
但隨著用戶對產品功能的認知越來越成熟,我們不難發現,目前市場上很多產品,更多的是一種“偽需求”,一些單品類智能家電,不僅達不到智能化,使用效果也差強人意,甚至不方便老人與小孩的生活使用。
對此,張華春表示,美景舒適家更多的是“解決需求”, 為了提高用戶的體驗感和生活的便利性,品牌獨立研發了 “舒適管家”手機APP,通過它能實現對采暖、中央空調、新風、生活熱水的智能控制,并且也可以實現快速故障報修等服務。
而后臺的數據庫可以根據消費者使用習慣,慢慢調整設備運行狀態,不知不覺更節能。在張華春眼里,必須滿足節能、方便、舒適,才能真正意義上“智能”。
“對于美景來說,智能家居具有統領性,今年我們剛增加了智能門窗和智能家居類,更多的是為了維護結構”,作為美景舒適家掌門人,品牌走的每一步,張華春都有深遠的思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在日新月異,隨時都在發生變化的時代,對于一個品牌來說,它背后決策者的戰略、布局、思考,直接關系著品牌的發展與未來。
而對于定義、命名、推廣舒適家行業的美景來說,美景的行動,更是影響著行業的發展。
在行業沉淀了20多年的美景舒適家,已經探索出了自己的戰略布局,有了自己的行業優勢。
我們了解到,目前美景舒適家已經推出了自己的“能力優勢輸出”平臺——舒適貓。其主要是面向舒適家居行業經銷商,以產品與技術輸出、品牌與管理支持、安裝與服務培訓認證為主,助力行業發展,幫舒適家居人度過“迷茫期”。
相關推薦
美景動態 更多>
產品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