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2年7月17日,威利斯.哈維蘭.開利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空氣調節器。隨后開利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家用空調,后因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,空調一直沒能得到廣泛的應用。50年代后期世界經濟起飛,空調才開始真正走入千家萬戶。
到21世紀的今天,隨著社會經濟發展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。人們對空調的要求從基本的制冷(制熱)變成了對舒適度的更高追求。就這樣,家用中央空調正在慢慢成為裝修選擇的“標配”。
一、家用中央空調系統分類
1.水系統
定義:水系統是由熱源或(和)冷源、管道系統、和末端組成。制冷時,冷媒在冷源得到冷量溫度降低,由管道系統輸送到末端裝置,在末端裝置內向室內供冷后溫度升高再回到冷源,制熱時相反。
應用:獨棟別墅、集中供冷小區等。
特點:初投資較低、使用效果舒適;但安裝難度較大、后期使用及維護費用較高。
2.冷媒系統
定義:冷媒系統是指空調房間的負荷由制冷劑直接負擔的系統。蒸發器或冷凝器直接從房間吸收(或放出)熱量。
應用:電梯公寓、洋房、別墅等。
特點:安裝快捷靈活、使用穩定可靠、節能舒適;但初投資較高。
冷媒系統分類:
(1)一拖一(分體式)
一拖一也可稱為分體式,顧名思義就是由一臺外機帶動一臺內機。
特點:內機形式有天花式、風管式、壁掛式、柜式,有管長限制,一般不超過15米。
應用:家用空調室內設備隱藏之后更加美觀,所以裝修吊頂的方式決定了空調內機的形式。比如家里只有客餐廳考慮吊頂,那么最佳方案就是客餐廳選用風管式內機,管路和內機都能隱藏在吊頂中,外形美觀,使用舒適。
詳見下圖:
(2)一拖多
(a)多管制
一臺外機帶多臺內機,每臺內機的冷媒管路都單獨連接到室外機。
特點:內機形式有風管式、天花式、壁掛式等,室外機集中處理空調負荷;但有管長限制,一般管長總和不超過65m,單管長不超25m。
應用:多管制系統相對一拖一的主要優勢在于只需要一臺外機,相對多臺外機此系統的噪音源更少。住宅外立面更加美觀。在空調使用區域較大,時間較長的時候,更加的經濟實用。
詳見下圖:
(b)單管制
一臺外機帶多臺內機,室外機與室內機之間只有一組主管道,每臺室內機使用分歧管連接到主管。
特點:內機形式有風管式、天花式、壁掛式等;室外機集中處理空調負荷、安裝靈活、單管管長最高可達120m。
應用:單管制系統只有需要一臺外機,減少噪音源并保證了住宅外立面美觀;內機的功能樣式更加個性靈活、配管長度更長,應對大戶型式更加從容;是目前家用中央空調主力中的主力。
詳見下圖:
二、家用中央空調配置流程
1. 確定區域
不同戶型、不同功能區域、不同使用需求都會影響空調系統的選用;所以空調選用的第一步,是根據業主自己規劃的各區域使用功能,確定空調的使用區域。
2. 核算負荷
負荷是系統配置的核心問題,負荷的大小直接影響了內機的選擇,內機的大小可能會影響吊頂的尺寸,也會影響外機的大小,并最終影響整個系統的造價。
3. 選擇系統
家用中央空調有多種系統,各系統又有自己的特點,根據戶型特點以及對空調功能要求,選擇最合適的系統。
4. 確定品牌
不同品牌有不同的核心優勢、個性化的產品、也有不同的價格體系。根據自身對產品的綜合需求選擇一個合適的品牌。
三、家用中央空調配置要點
(1)特別區域
(a)山區
室外溫度相對市區較低,所以只考慮夏季制冷時,可適當降低負荷;當然,如果需要考慮冬季制熱效果,則需要適當增加負荷。
(b)高原
晝夜溫差大、空氣稀薄、室外機運轉效率下降,此時需要適當加大空調負荷來保證效果。
(2)特殊房型
(a)地下室
地下和室外溫度溫差常年保持恒定,可適當降低負荷,但地下室濕度相對較高,可選用除濕功能稍強的內機。
(b)挑空區域
挑空區域一般伴隨有大面積的窗戶,大窗戶會使太陽熱輻射及室內得熱量明顯增加,應考慮加大單位負荷來保證室內效果。
(c)陽光房
陽光房的維護結構大多由玻璃構成,太陽熱輻射及得熱量驟增,應考慮加大負荷來保證室內效果。
(3)特別功能
(a)空氣凈化
傳統空調濾網精度相對較低,無法做到有效去除PM2.5,可選用帶PM2.5過濾網室內機,高度凈化室內空氣質量,同時享受涼爽潔凈的空氣。
(b)廚房
廚房油煙多,空間小,使用傳統空調會產生安裝尺寸大、效率下降快、設備壽命不穩定的后果;可采用廚房專用空調解決除溫度外的裝修配合及使用壽命問題。
(c)衛生間
衛生間空間狹小、潮濕、需換氣。傳統空調尺寸大、功能單一、無法有效防水;可采用衛浴專用空調同時解決溫度、濕度、照明、換氣的全方位需求。
(d)恒溫恒濕
人體不僅可以感覺空氣的溫度,還可以感受濕度,溫度和濕度共同決定了我們的體感溫度。采用溫濕平衡空調,讓溫度與濕度平衡,提高舒適度,遠離空調病。
(4)設備布置
(a)室內機布置
空調送風原理是強制對流,所以內機布置位置非常重要,每塊制冷區域,都應該在內機強制對流的范圍內。布置原則如下:
i. 內機布置遵循風口不對人原則;
ii. 側送下回的對流距離在4-6m;
iii. 下送下回則需根據風管長度選擇機器。注:一般內機垂直送風距離為3-6 m,制熱時則會應該熱空氣上浮減短送風距離;
iv. 挑空區域室內機不建議使用下送下回的布置方式;
v. 風口正前方無裝飾反光燈槽遮擋。
(b) 控制器布置
控制器上的溫感探頭會感知室內溫度并調節內機的供冷量。布置原則如下:
i. 控制器高度布置在距地1500mm;
ii. 控制器布置在能真實反應室內溫度的區域,如客餐廳電視墻側,臥室進門處。
(c)室外機布置
室外機的布置需同時考慮其散熱效果(散熱效果直接影響室內空調效果)及檢修空間。所以外機的布置位置必須有足夠的空間:
i. 側排風外機:進風側需預留100mm以上距離保證進風量,排風側正距離正面障礙物至少500mm以上距離保證排風順暢。
ii. 上排風外機:進風側需預留300mm以上距離保證進風量,排風側須無遮擋,如有遮擋則須現場定制導風罩。
四、家用中央空調使用及維護
(1)舒適
(a)合理溫度
研究表明,夏天溫度在24℃-28℃、冬天18℃-22℃時,95%以上的人感到舒適。所以家用中央空調使用舒適第一點即為設定合理溫度,室內外溫差在小于8-10℃為宜。
(b)合理角度
合理調整百葉角度,制冷時冷氣下沉,風口葉片可適當向上,使冷氣流分配到室內各個角落;制熱時,熱氣上升,風口葉片應向下,使熱氣穿過整個室內,流到各個角落。
(c)定期清洗
中央空調過濾網是灰塵、細菌的集中場所,使用時容易產生異味,定期清洗回風過濾網可使中央空調送風更加潔凈舒適。
(d)新風引入
中央空調配合新風,引入室外新鮮空氣,讓室內空氣和外界空氣形成交換,使用起來更加健康舒適;若無獨立新風系統,使用中央空調時應適時開窗換氣。
(2)節能
(a)首選變頻
變頻空調可根據末端實際負荷調節外機輸出功率,避免了大馬拉小車,比長時間使用定頻空調省電30%左右。
(b)合理配置
根據常駐人口數量,合理選擇各區域負荷、選擇系統、選擇連接率(根據同時使用率及戶型大小提高或者降低空調連接率),做到物盡其用。
(c)合理溫度
夏季制冷時,設定溫度不要太低,至少設定25℃以上,空調溫度每調高1℃就能省電10%左右,冬季反之亦然。
(d)忌頻啟停
啟動時空調消耗的能量相對平穩運轉時高出不少,所以不要頻繁開關空調。
通過以上幾點,我們認識了什么是空調系統,了解了家用中央空調配置流程及要點,學習了中央空調使用及維護技巧,希望對大家“選”、“用”中央空調提供一些有效方法。
相關推薦
美景動態 更多>